編輯:初級開發
最近因為因緣際會,看了好些與創新理論相關的書籍。其中創新理論權威、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裡斯汀生所著《創新者的解答》一書,我個人認為頗有意思,尤其對於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孰優孰劣的辯證,對於iOS與android的勝負或許有點參考價值,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與討論,以下一部分是受到克氏理論的啟發,另一部分則是我個人的诠釋。
近來iOS與Android兩大Smart phone平台之爭,頗受注目。有人認為,iOS有統一的界面與互動設計,因此帶來較佳的使用者體驗,最終必將勝出無疑;相反的,也有不少人(搞不好比前者更多一點)認為android的開放系統,有助於帶來更豐富的content與app,是所謂得道多助,必定能打敗iOS,一統smart phone 江山。
兩種說法當然都有道理,封閉系統有封閉系統的優點,開放系統有開放系統的優點。有人說,封閉系統就像獨裁政體,短期間之內很有效率,但最終將不敵正義的開放系統(正義的民主陣營?)。這樣的講法,乍聽之下很容易讓人接受,但眼前就有一個很大的反例——正義的 Linux 何時才要打敗邪惡的Windows呢?哪有打了這麼久,正義的一方不但沒贏還被打趴在地上的道理呢?
好,離題了。回到主題。所以世界是現實的,限量是殘酷的,並不是開放系統最後就穩贏,應該還有一些其他的決定性因素在。大師說,或許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可以幫我們判斷:當系統性能還不夠好的時候,應採取相互依賴性的產品結構(翻譯:封閉系統);當系統性能過好時,採取規格化的策略(翻譯:開放系統)。
為何系統還不夠好的時候,要采用較為封閉的系統?因為要作到規格化,工程師必需遵守許多框架,而必需對效能作出許多妥協。同時,在一項產品草創之時,例如iPad這類的平板電腦,有一個統一的主導者,較能給予統一且完整的使用者體驗。
相反的,而為何系統性能過好時,則要采取較開放的系統?因為當性能不再是最優先的事項,規格化將有助於各方開發者之專門化,專注於其最擅長的 component,因而降低整個系統的成本。(當然性能最後也有可能電掉封閉系統,以PC硬體為例,Wintel架構最後勝出,原本走完全整合路線的Apple也不得不使用Intel系列的CPU,對hard-core MAC fans或許有種被背叛的感覺也說不定?但由今觀之,Apple專注於自己更有把握的部分,而將CPU外包,降低成本,對如今Mac的成功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似乎沒看到大師對所謂不夠好、過好,有更進一步的判斷准則。我們以幾個實例來看。PC作業系統仍是封閉的Ms的天下,難道作業系統的性能仍然一直處於不夠好的狀態嗎?這似乎與一般人的經驗相違背。現今的作業系統比起Win 95時代應該算是相當成熟了,雖然偶爾會當機,使用者體驗也不那麼完美,但應當稱不上是性能還不夠好了。相較之下,使用者如今更在乎的或許是應用程式。那麼,到底為何正義的Linux還不能打倒Windows?Mr. Valentine’s Day 覺得有幾個原因。
首先,開放系統的重要優勢之一,在於能夠降低成本。但最起碼在大東亞地區(可能日韓除外),許多人的作業系統取得成本基本上是個零。相反的,用 Linux系列反而帶來無形的學習成本。
第二,PC上的killer application可說是文書處理軟體,而文書處理軟體有強大的外部性效果,所以除非Ms佛心把Office porting到Linux上,並且功能不打折,也沒有相容問題,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替代產品被開發出來,否則以目前的狀況,我個人認為使用者與其說被Windows綁住不如說是被Office綁住。Office 可以說是Windows此一平台的王牌killer app,是Windows的命根。
我若是Google高層或許會決定全力支援Open Office那類的project,或是以Google而言,更有可能的是傾全力完善這類application的雲端版本,也就是 Google Documents,這個project本身賺不到太多錢也無所謂,其成功將如後所述,具有極為重大之戰略意義。
以上大概參考了PC的case,我們再講回來,所以 iOS 跟 android 到底誰會贏?
誠如Mr. Saturday之前也有提到的,iOS平台其實也不算是個完全封閉的平台,頂多是說,在完全封閉與完全開放的光譜之中,iOS並沒有Android那麼開放。但話又說回來,諸如App審核一類的policy,Apple 要再放寬其實也不是難事,長期來看開放是趨勢,android 在這點上也沒有討得太多便宜。
就使用者體驗來看,Mr. Valentine’s Day 常用的手機是只用過 iphone,但根據觀察以及偶爾借用,再加上 Mac OS 給我的良好體驗,就個人印象我是想把這部分的給分投給iOS多一點。iOS的整體使用者經驗,更為統一、完整,也更為 fancy。另外,若考慮手機本身功能性以外的考量,如消費社會所賦與的符號性,這點Apple就有贏比較大。講白話一點,Apple比較時尚。Google純就功能是滿好用,我個人也頗愛用,但就是比較難跟時尚連在一起,盡管最近弄了個時尚平台。
但iOS的最大劣勢在於killer app掌握在對手Google手上。前陣子Google推出了Google Maps 5.0 for Android,支援向量3D繪圖,並且能夠離線閱覽。Google Maps可以推Android的版本,Gmail當然也不是不行,雲端本來就是Google的本行,Apple這虧算是吃大了。當然或許有人是說Apple App Store裡面的App,killer app的質量還是足以電一下Android的Market。但這類App平台的根本,是第三方開發者,android的市佔率如果繼續沖高,開發者(當然包括 killer app 開發者)完全可以想像的,目前Apple App Store的質量較佳或許是事實,但稱不上什麼長期的優勢。
綜合以上所述,android在開放系統的得道多助量表上,小勝一些、killer app部分佔到很大便宜,長期來看應該是會繼續把iOS打到接近Mac在PC的市佔率,以目前而言約是5%。當然,考量到手機有更多純功能性以外的考量(就像隨身聽 or 消費型相機),以及Apple在使用者經驗上有獨到的功夫,而這是智慧型手機更需著重的部分,長期來看應該是沒有5%這麼低,Mr. Valentine’s Day 的勉強算是Educated guess要來推測個10% ~ 15%,最後應該是像Mac一樣鎖定中高階 or低階但自以為雅痞的市場。
而android在沒有殺出程咬金的狀況之下,應該可以逐步吃下iOS的市場,最終成為市場的領導平台。當然現在是好像已經逆轉勝一陣子了啦,只是應該還有繼續成長的空間。
以上,胡扯了一些,不知各位讀者以為如何?歡迎指教與討論,Mr. Valentine’s Day 接下來四天前往上海度個小假,如果有需要討論的會在回台之後回覆,還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andriod提供了 Handler 和 Looper 來滿足線程間的通信。例如一個子線程從網絡上下載了一副圖片,當它下載完成後會發送消息給主線程,這個消息是通過綁定在
在android平台中可以使用第三方外部JAR庫文件,在Eclipse開發環境中,僅僅3步就可以使用第三方.jar文件:1.在Package Explorer(包浏覽器
android Gallery控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實現圖片的浏覽,下面通過代碼來解釋:android Gallery控件:即圖片浏覽控件< Gallery andr
16.CustomVIEw1: 此布局用了自定義的VIEw(com.example.android.apis.view.LabelVIEw)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