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教程網
  1. 首頁
  2. Android 技術
  3. Android 手機
  4. Android 系統教程
  5. Android 游戲
 Android教程網 >> Android技術 >> Android開發 >> 關於android開發 >> Android高效計算——RenderScript(一),androidrenderscript

Android高效計算——RenderScript(一),androidrenderscript

編輯:關於android開發

Android高效計算——RenderScript(一),androidrenderscript


高效計算——RenderScript

RenderScript是安卓平台上很受谷歌推薦的一個高效計算平台,它能夠自動把計算任務分配到各個可用的計算核心上,包括CPU,GPU以及DSP等,提供十分高效的並行計算能力。可能是由於應用開發時的需求不夠,關於RenderScript的相關文章很少,剛好我在工作中應用到此平台,做了一些筆記,因此決定整理成博文分享給大家。內容主要來源於官方文檔、StackOverflow以及自己的理解,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本篇主要介紹RenderScript的基本概念。

1 RenderScript簡介

RenderScript是安卓提供的一個高效計算平台。它顯著的特點在於:

使用了RenderScript的應用與一般的安卓應用在代碼編寫上與並沒有太大區別。使用了RenderScript的應用依然像傳統應用一樣運行在VM中,但是你需要給你的應用編寫你所需要的RenderScript代碼,且這部分代碼運行在native層。

RenderScript采用從屬控制架構:底層RenderScript被運行在虛擬機中的上層安卓系統所控制。安卓VM負責所有內存管理並把它分配給RenderScript的內存綁定到RenderScript運行時,所以RenderScript代碼能夠訪問這些內存。安卓框架對RenderScript進行異步調用,每個調用都放在消息隊列中,並且會被盡快處理。

 

RenderScript工作流程需要經歷三層:

 

RenderScript的主要優點:

缺點:

2  使用RenderScript

    使用RenderScript需要對編譯或者開發環境進行一定的配置。

    使用RenderScript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編寫.rs文件以及在Android framework中使用RenderScript,下面分別介紹。

2.1 環境配置

  • RenderScript的API可以有兩種來源方式:

對於Android 3.0 (API level 11)及以上的可以在android.renderscript包中獲取

通過android.support.v8.renderscript包獲取,可以支持API level 8及以上的平台,官方強烈建議使用此支持包的方式來獲取API

  • 編譯環境要求:

Android SDK Tools revision 需要22.2及以上

Android SDK Build-tools revision 需要18.1.0及以上

  • 在project.properties文件中寫入如下屬性:
renderscript.target=18

renderscript.support.mode=true

或者在AS中的build.gradle的defaultConfig中添加

renderscriptTargetApi 18

renderscriptSupportModeEnabled true

注意:target的值應該為11及以上,但推薦使用18.如果在Manifest中配置的minSDK的值與target的值不相同,那麼在編譯的時候,將使用target的值替代Mainfest中的minSDK值。

 

2.2 編寫RenderScript文件

RenderScript代碼放在.rs或者.rsh文件中,在RenderScript代碼中包含計算邏輯以及聲明所有必須的變量和指針,通常一個.rs文件包含如下幾個部分:

  • 編譯聲明:#pragma rs java_package_name(package.name),比如#pragma rs java_package_name (com.willhua.RenderScript),用來聲明本rs所在的java包。注意:.rs文件只能在應用程序包中,而不能在library項目中。
  • 編譯聲明:#pragma version(1).聲明RenderScript版本,現在都是1
  • 主工作函數root().它會被RenderScript層的reForEach函數調用,實現多處理器對root工作的並行處理。Root函數必須返回void以及接受如下參數

1.分配給RenderScript的輸入輸出地址的指針。在Android3.2以及更低版本中,輸入輸出的指針都需要,在Android4.0及以後的版本中,給出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都可以

  •     2.下面兩個參數是可選的,但是只要用了其中一個就必須兩個都提供

        a)   指向用戶數據的指針。該數據會在RenderScript的計算中用到。該數據可以指向原始類型或者復雜結構類型

        b)   用戶數據的大小

從官方文檔來看,老版本的文檔中有介紹root,而新版本的則用kernel替代。官方在弱化root函數的概念,而是推薦使用kernel概念。本質上來說,root僅僅是一個寫法形式上特殊的kernel而已。

  • 可選init()函數。可以用來做任何初始化工作,比如初始化變量。它將會在每次RenderScript啟動的時候,在其他任何代碼之前執行一次
  • 一些invokable函數。這些函數都是單線程函數(kernel函數的工作則是並行工作的),你可以給這些函數傳遞任意數量的參數。這些函數將會在反射層中生成對應的版本,可以從Android framework中調用。這些函數一般用來做一些初始化工作或者當做計算任務中的一個串行計算單元任務。注意:invokable函數不能是static的。
  • 一些計算內核(compute kernel)。計算內核是並行執行的,它將並行處理輸入Allocation中的每一個Element。一個簡單的compute kernel如下:
uchar4 __attribute__((kernel)) invert(uchar4 in, uint32_t x, uint32_t y) {
    uchar4 out = in;
    out.r = 255 - in.r;
    out.g = 255 - in.g;
    out.b = 255 - in.b;
    return out;
}

    compute kernel基本與一個C函數一樣,但是有如下特征:

      a)   __attribute__((kernel))標志。該標志表示該函數是一個RenderScript kernel函數,而不是一個invokable函數

      b)   in參數及其類型。在RenderScript kernel中,這個參數將會基於傳給kernel的輸入Allocation而自動賦值,且默認情況下,對於Allocation中每一個Element都將會執行一遍kernel函數

      c)   返回值及其類型。每次kernel函數執行的返回值將會自動寫入到輸出Allocation的正確位置。RenderScript將會對輸入輸出Allocation進行檢查,如果他們與kernel函數聲明不匹配則將拋出異常。

每個kernel都應該有一個輸入Allocation或者一個輸出Allocation或者二者都有,但不能有兩個及以上的輸入或者輸出Allocation。如果需要在kernel中訪問多個輸入或者輸出,則需要聲明rs_allocation全局變量來擔任多余一個的輸入或者輸出角色,然後再kernel函數或者invokable函數中通過rsGetElementAt_type()或者rsSetElementAt_type()來訪問或者設置相應的Allocation,其中type為對應Allocation的Element類型對應的數據類型,比如uchar4。

在kernel中,可以通過可選的xyz參數來獲取當前Element在整個Allocation中的坐標值,比如上面的invert中就通過xy來獲取了xy坐標值。注意xyz的參數名不能設置為其他名稱,且類型必須為uint32_t。

  • 任何要在RenderScript中用到的變量,指針以及結構。這些聲明也可以在.rsh文件中
  • 所需要的script變量。就和C中的全局變量一樣,這些全局變量一般用來傳遞參數給計算kernel。
  • 一些靜態變量以及函數。靜態的變量與普通全局變量的區別在於:靜態變量不會在映射在反射層,也即無法從Android framework中調用;靜態函數就是一個標准的C函數,但是不會映射到反射層,也無法從Android framework中調用,但是可以在RenderScript中的kernel或者invokable中調用。如果有變量或者函數需要在RenderScript中使用但是不需要在Java中使用,強烈推薦設置為static的。
  • 可選的精度控制配置,主要有三個等級:

a)   #pragma rs_fp_full:默認的等級。表示的完全遵守IEEE 754-2008 standard的精度要求

b)   #pragma rs_fp_relaxed:不嚴格的IEEE 754-2008 standard的精度要求

c)   #pragma rs_fp_imprecise:比relaxed更低的精度要求

對於大部分應用來說,使用relaxed精度要求都可以滿足要求而無任何副作用 

example.rs :

#pragma version(1) #pragma rs java_package_name(com.willhua.rgbtoyuv) #pragma rs_fp_relaxed typedef struct Point_T{ int x; int y; }Point; //script variable uint32_t inW; uint32_t inH; uint32_t inCount; rs_allocation outYUV; struct Point point; //root void root(const uchar4 *in, uint32_t x, uint32_t y){ struct myStruct my; my.x = 0; struct myStruct my2 = my; int u = my.x; uchar R,G,B; int Y,U,V; R = (*in).r; G = (*in).g; B = (*in).b; Y = ( ( 66 * R + 129 * G + 25 * B + 128) >> 8) + 16; uint32_t yIndex = y * inW + x; Y = ((Y < 0) ? 0 : ((Y > 255) ? 255 : Y)); rsSetElementAt_uchar(outYUV, ((uchar)Y), yIndex); if((x & 1) == 0 && (y & 1) == 0) { U = ( ( -38 * R - 74 * G + 112 * B + 128) >> 8) + 128; V = ( ( 112 * R - 94 * G - 18 * B + 128) >> 8) + 128; uint32_t index = (y >> 1) * inW + x + inCount; U = ((U < 0) ? 0 : ((U > 255) ? 255 : U)); V = ((V < 0) ? 0 : ((V > 255) ? 255 : V)); rsSetElementAt_uchar(outYUV, ((uchar)U), index + 1); rsSetElementAt_uchar(outYUV, ((uchar)V), index ); } } //compute kernel __attribute__((kernel)) invert(uchar4 in, uint32_t x, uint32_t y) { uchar4 out = in; out.r = 255 - in.r; out.g = 255 - in.g; out.b = 255 - in.b; return out; } //invokable function void setInPara(uint32_t w, uint32_t h){ inW = w; inH = h; inCount = w * h; } //init void init(){ } View Code

 

2.3 Android framework層調用RenderScript

雖然各個應用使用RenderScript細節各不相同,但大體有著這樣的模式:

2.4 RenderScript工作流程

最開始就提到,RenderScript是一個主從架構,底層的RenderScript被上層的Android framework所控制。其工作流程也正是如此。從在Android framework創建RenderScript的context開始,然後給RenderScript層分配、綁定相關內存,對script變量進行初始化,然後調用forEach函數通知啟動RenderScript計算。RenderScript將會自動把它的計算任務分配到各個可用的核心上來完成計算任務(現在還只能支持CPU,以後將會支持到GPU以及DSP,且代碼不需要變動)。RenderScript計算完成以後將會自動把計算結果放到相應的Allocation內存,然後在Android framework層再從Allocation中copy出數據,最後Android framework層命令RenderScript釋放資源,流程介紹。下圖展示了RenderScript的工作流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閱讀排行版
Copyright © Android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