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關於Android編程
當某個應用組件啟動且該應用沒有運行其他任何組件時,Android 系統會使用單個執行線程為應用啟動新的 Linux 進程。默認情況下,同一應用的所有組件在相同的進程和線程(稱為“主”線程)中運行。 如果某個應用組件啟動且該應用已存在進程(因為存在該應用的其他組件),則該組件會在此進程內啟動並使用相同的執行線程。 但是,您可以安排應用中的其他組件在單獨的進程中運行,並為任何進程創建額外的線程。
默認情況下,同一應用的所有組件均在相同的進程中運行,且大多數應用都不會改變這一點。 但是,如果您發現需要控制某個組件所屬的進程,則可在清單文件中執行此操作。
各類組件元素的清單文件條目—、
此外, 元素還支持 android:process 屬性,以設置適用於所有組件的默認值。
如果內存不足,而其他為用戶提供更緊急服務的進程又需要內存時,Android 可能會決定在某一時刻關閉某一進程。在被終止進程中運行的應用組件也會隨之銷毀。 當這些組件需要再次運行時,系統將為它們重啟進程。
決定終止哪個進程時,Android 系統將權衡它們對用戶的相對重要程度。例如,相對於托管可見 Activity 的進程而言,它更有可能關閉托管屏幕上不再可見的 Activity 進程。 因此,是否終止某個進程的決定取決於該進程中所運行組件的狀態。
Android 系統將盡量長時間地保持應用進程,但為了新建進程或運行更重要的進程,最終需要清除舊進程來回收內存。 為了確定保留或終止哪些進程,系統會根據進程中正在運行的組件以及這些組件的狀態,將每個進程放入“重要性層次結構”中。 必要時,系統會首先消除重要性最低的進程,然後是重要性略遜的進程,依此類推,以回收系統資源。
重要性層次結構一共有 5 級。以下列表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了各類進程(第一個進程最重要,將是最後一個被終止的進程):
1).前台進程
用戶當前操作所必需的進程。如果一個進程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視為前台進程:
托管用戶正在交互的 Activity(已調用 Activity 的 onResume() 方法) 托管某個 Service,後者綁定到用戶正在交互的 Activity 托管正在“前台”運行的 Service(服務已調用 startForeground()) 托管正執行一個生命周期回調的 Service(onCreate()、onStart() 或 onDestroy()) 托管正執行其 onReceive() 方法的 BroadcastReceiver通常,在任意給定時間前台進程都為數不多。只有在內在不足以支持它們同時繼續運行這一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系統才會終止它們。 此時,設備往往已達到內存分頁狀態,因此需要終止一些前台進程來確保用戶界面正常響應。
2).可見進程
沒有任何前台組件、但仍會影響用戶在屏幕上所見內容的進程。 如果一個進程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視為可見進程:
托管不在前台、但仍對用戶可見的 Activity(已調用其 onPause() 方法)。例如,如果前台 Activity 啟動了一個對話框,允許在其後顯示上一 Activity,則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托管綁定到可見(或前台)Activity 的 Service可見進程被視為是極其重要的進程,除非為了維持所有前台進程同時運行而必須終止,否則系統不會終止這些進程。
3).服務進程
正在運行已使用 startService() 方法啟動的服務且不屬於上述兩個更高類別進程的進程。盡管服務進程與用戶所見內容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它們通常在執行一些用戶關心的操作(例如,在後台播放音樂或從網絡下載數據)。因此,除非內存不足以維持所有前台進程和可見進程同時運行,否則系統會讓服務進程保持運行狀態。
4).後台進程
包含目前對用戶不可見的 Activity 的進程(已調用 Activity 的 onStop() 方法)。這些進程對用戶體驗沒有直接影響,系統可能隨時終止它們,以回收內存供前台進程、可見進程或服務進程使用。 通常會有很多後台進程在運行,因此它們會保存在 LRU (最近最少使用)列表中,以確保包含用戶最近查看的 Activity 的進程最後一個被終止。如果某個 Activity 正確實現了生命周期方法,並保存了其當前狀態,則終止其進程不會對用戶體驗產生明顯影響,因為當用戶導航回該 Activity 時,Activity 會恢復其所有可見狀態。
5).空進程
不含任何活動應用組件的進程。保留這種進程的的唯一目的是用作緩存,以縮短下次在其中運行組件所需的啟動時間。 為使總體系統資源在進程緩存和底層內核緩存之間保持平衡,系統往往會終止這些進程。
根據進程中當前活動組件的重要程度,Android 會將進程評定為它可能達到的最高級別。例如,如果某進程托管著服務和可見 Activity,則會將此進程評定為可見進程,而不是服務進程。
此外,一個進程的級別可能會因其他進程對它的依賴而有所提高,即服務於另一進程的進程其級別永遠不會低於其所服務的進程。 例如,如果進程 A 中的內容提供程序為進程 B 中的客戶端提供服務,或者如果進程 A 中的服務綁定到進程 B 中的組件,則進程 A 始終被視為至少與進程 B 同樣重要。
由於運行服務的進程其級別高於托管後台 Activity 的進程,因此啟動長時間運行操作的 Activity 最好為該操作啟動服務,而不是簡單地創建工作線程,當操作有可能比 Activity 更加持久時尤要如此。例如,正在將圖片上傳到網站的 Activity 應該啟動服務來執行上傳,這樣一來,即使用戶退出 Activity,仍可在後台繼續執行上傳操作。使用服務可以保證,無論 Activity 發生什麼情況,該操作至少具備“服務進程”優先級。 同理,廣播接收器也應使用服務,而不是簡單地將耗時冗長的操作放入線程中。
應用啟動時,系統會為應用創建一個名為“主線程”的執行線程。 此線程非常重要,因為它負責將事件分派給相應的用戶界面小工具,其中包括繪圖事件。 此外,它也是應用與 Android UI 工具包組件(來自 android.widget 和 android.view 軟件包的組件)進行交互的線程。因此,主線程有時也稱為 UI 線程。
系統絕對不會為每個組件實例創建單獨的線程。運行於同一進程的所有組件均在 UI 線程中實例化,並且對每個組件的系統調用均由該線程進行分派。因此,響應系統回調的方法(例如,報告用戶操作的 onKeyDown() 或生命周期回調方法)始終在進程的 UI 線程中運行。
例如,當用戶觸摸屏幕上的按鈕時,應用的 UI 線程會將觸摸事件分派給小工具,而小工具反過來又設置其按下狀態,並將無效請求發布到事件隊列中。UI 線程從隊列中取消該請求並通知小工具應該重繪自身。
在應用執行繁重的任務以響應用戶交互時,除非正確實施應用,否則這種單線程模式可能會導致性能低下。 特別地,如果 UI 線程需要處理所有任務,則執行耗時很長的操作(例如,網絡訪問或數據庫查詢)將會阻塞整個 UI。一旦線程被阻塞,將無法分派任何事件,包括繪圖事件。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應用顯示為掛起。 更糟糕的是,如果 UI 線程被阻塞超過幾秒鐘時間(目前大約是 5 秒鐘),用戶就會看到一個讓人厭煩的“應用無響應”(ANR) 對話框。如果引起用戶不滿,他們可能就會決定退出並卸載此應用。
此外,Android UI 工具包並非線程安全工具包。因此,您不得通過工作線程操縱 UI,而只能通過 UI 線程操縱用戶界面。因此,Android 的單線程模式必須遵守兩條規則:
不要阻塞 UI 線程 不要在 UI 線程之外訪問 Android UI 工具包根據上述單線程模式,要保證應用 UI 的響應能力,關鍵是不能阻塞 UI 線程。如果執行的操作不能很快完成,則應確保它們在單獨的線程(“後台”或“工作”線程)中運行。
例如,以下代碼演示了一個點擊偵聽器從單獨的線程下載圖像並將其顯示在 ImageView 中: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Bitmap b = loadImageFromNetwork("http://example.com/image.png"); mImageView.setImageBitmap(b); } }).start(); }
乍看起來,這段代碼似乎運行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新線程來處理網絡操作。 但是,它違反了單線程模式的第二條規則:不要在 UI 線程之外訪問 Android UI 工具包—此示例從工作線程(而不是 UI 線程)修改了 ImageView。這可能導致出現不明確、不可預見的行為,但要跟蹤此行為困難而又費時。
為解決此問題,Android 提供了幾種途徑來從其他線程訪問 UI 線程。以下列出了幾種有用的方法:
Activity.runOnUiThread(Runnable) View.post(Runnable) View.postDelayed(Runnable, long)例如,您可以通過使用 View.post(Runnable) 方法修復上述代碼: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inal Bitmap bitmap = loadImageFromNetwork("http://example.com/image.png"); mImageView.post(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mImageView.setImageBitmap(bitmap); } }); } }).start(); }
現在,上述實現屬於線程安全型:在單獨的線程中完成網絡操作,而在 UI 線程中操縱 ImageView。
但是,隨著操作日趨復雜,這類代碼也會變得復雜且難以維護。 要通過工作線程處理更復雜的交互,可以考慮在工作線程中使用 Handler 處理來自 UI 線程的消息。當然,最好的解決方案或許是擴展 AsyncTask 類,此類簡化了與 UI 進行交互所需執行的工作線程任務。
在某些情況下,您實現的方法可能會從多個線程調用,因此編寫這些方法時必須確保其滿足線程安全的要求。
這一點主要適用於可以遠程調用的方法,如綁定服務中的方法。如果對 IBinder 中所實現方法的調用源自運行 IBinder 的同一進程,則該方法在調用方的線程中執行。但是,如果調用源自其他進程,則該方法將在從線程池選擇的某個線程中執行(而不是在進程的 UI 線程中執行),線程池由系統在與 IBinder 相同的進程中維護。例如,即使服務的 onBind() 方法將從服務進程的 UI 線程調用,在 onBind() 返回的對象中實現的方法(例如,實現 RPC 方法的子類)仍會從線程池中的線程調用。由於一個服務可以有多個客戶端,因此可能會有多個池線程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 IBinder 方法。因此,IBinder 方法必須實現為線程安全方法。
同樣,內容提供程序也可接收來自其他進程的數據請求。盡管 ContentResolver 和 ContentProvider 類隱藏了如何管理進程間通信的細節,但響應這些請求的 ContentProvider 方法(query()、insert()、delete()、update() 和 getType() 方法)將從內容提供程序所在進程的線程池中調用,而不是從進程的 UI 線程調用。由於這些方法可能會同時從任意數量的線程調用,因此它們也必須實現為線程安全方法。
Android 利用遠程過程調用 (RPC) 提供了一種進程間通信 (IPC) 機制,通過這種機制,由 Activity 或其他應用組件調用的方法將(在其他進程中)遠程執行,而所有結果將返回給調用方。這就要求把方法調用及其數據分解至操作系統可以識別的程度,並將其從本地進程和地址空間傳輸至遠程進程和地址空間,然後在遠程進程中重新組裝並執行該調用。 然後,返回值將沿相反方向傳輸回來。 Android 提供了執行這些 IPC 事務所需的全部代碼,因此您只需集中精力定義和實現 RPC 編程接口即可。
要執行 IPC,必須使用 bindService() 將應用綁定到服務上。
一 布局 如圖: 二 代碼 private Button button;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一、概述最近項目准備嘗試使用webp來縮小包的體積,於是抽空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調研和學習。至於什麼是webp,使用webp有什麼好處我就不贅述了,具體可以參考騰訊isux上
ExpandableListView是一個垂直滾動顯示兩級列表項的視圖,與ListView不同的是,它可以有兩層:每一層都能夠被獨立的展開並顯示其子項。好友QQ列表,可以
關於Android M(6.0)新的授權方式只有我們設置app的targetSdkVersion為23,並且app運行在6.0之後的設備才使用新的權限系統。在Andr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