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Android手機知識
平板主流系統:iOS Android Win 8
近日,蘋果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的主題演講中展示了 新一代移動操作系統iOS 9,讓我們見到了Spotlight搜索和專為iPad定制的分屏多任務設計。感歎系統愈加完善的同時,不免讓筆者想到另外兩 個應用於平板的系統Android、Windows,大三系統之間又有何區別?編輯今天將針對三大系統特點進行一番解讀,對比它們的共同點、各自的優勢與 不足,解決用戶如何平板電腦系統的難題。
Windows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操作系統。它問世於1985年,起初僅是MS-DOS之下的桌面環境,而後其後續版本逐漸發展成為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件的壟斷地位。
Android
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
iOS
iOS 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蘋果公司最早於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會上公布這個系統,最初是設計給iPhone使用的,後來陸續套 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產品上。iOS與蘋果的Mac OS X操作系統一樣,屬於類Unix的商業操作系統。
雖然三個系統開發的時間不同,最開始針對的設備也不一樣,但目前都廣泛用於平板電腦。下面編輯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Android、Windows、iOS三大系統界面、應用程序、續航管理、易用性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界面多樣性:Android系統更勝一籌
iOS、Android及Windows三大操作系統在市場份額、出貨量以及用戶認可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異,這和三大平台在簡潔程度、變局、導航邏輯、設計風格等設計方面也有不小的差異,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體驗。
界面簡潔程度對比
Android:全新的“Material Design”風格
談起Android系統我們就以Android L舉例,該系統可以說是開啟了全新的“Material Design”風格,將其和簡單的動畫結合,創建出全新的谷歌平台及應用程序風格,在此基礎上,不同廠商加以定制,使其更加簡單、美觀。
iOS:扁平及鮮艷,景深切換看上去也非常炫酷
以最新的iOS 8舉例,告別了原來的擬物化設計,其設計風格變得扁平及鮮艷,景深切換看上去也非常炫酷。蘋果之前在iOS 7.1中對界面顯示進行了一些改進,所以並沒有在iOS 8中對操作系統的外觀和使用體驗進行大幅升級。
Windows:兼顧娛樂和辦公,簡單色調有種特殊的美
Windows 8系統,能夠兼顧娛樂和辦公,色調簡單,看夠了花花綠綠的安卓和iOS,windows的簡單色調有種特殊的美。
Windows系統定位更適合白領等用戶,因為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試用產品來娛樂,而更多的時候是拿來辦公,使用戶移動辦公更加方便、便捷。當然,除去辦公之外,對於一些常見游戲,該系統也是能夠輕松應對。
UI優化:導航邏輯、設計風格等設計方面也有不小的差異
iOS:經典的“tab bar”
在 iOS應用內如果要切換不同的模塊,或者頁面內要切換不同的欄目,往往都會用到“tab bar”這一形式的控件。這個經典設計從iOS早期沿用至今,大 部分iOS應用都是這樣設計的。當tab bar一直是最受歡迎也最好被用戶認知的方式。此外,iOS是沒有實體返回按鍵的,所有返回都是通過導航欄的 back按鈕來完成。在 iOS應用內如果要切換不同的模塊,或者頁面內要切換不同的欄目,往往都會用到“tab bar”這一形式的控件。這個經典設計從iOS早期沿用至今,大 部分iOS應用都是這樣設計的。當tab bar一直是最受歡迎也最好被用戶認知的方式。此外,iOS是沒有實體返回按鍵的,所有返回都是通過導航欄的 back按鈕來完成。
iOS是沒有實體返回按鍵的,所有返回都是通過導航欄的back按鈕來完成(圖片來自:mashable)
Android :提供了 2 種視圖控制方式
在 Android4.0規范出來之後,Android提出了2種視圖控制方式,一種是直接在導航欄的標題下加入一個觸控按鈕,點擊後會彈出切換欄目的菜單 (比如日歷應用點擊後可以切換不同的視圖)。另外一種是直接在導航欄的下面加入了一個視圖控制欄,和 iOS 的 tab bar 很像,不過是僅放在了 上面,而且提倡支持手勢滑動切換。
Windows:優勢不在於設計,而在於傳統和熟悉感與pc端一致
在 Win 8系統廣泛用於平板電腦之後,全新的Metro UI設計,而Windows優勢不在於設計,而在於傳統和熟悉感與pc端一致,用戶在操作過程更 加熟悉。將傳統界面開始菜單部分Metro化,使得平板界面成為用戶的必經之地,也會鼓勵用戶更多使用Metro風格的應用。
界面小結:
三 個主流系統都開始向界面簡潔、扁平、易操作和多彩的風格變化。而最大的不同就是由於許多Android平板廠商都專門自己定制了操作系統,因此還有許多變 化。雖然三大系統現在的界面結構基本相同,比如下拉激活通知中心、應用Dock和圖標等,但是在界面的多樣性上,Android還是要強過iOS和 Windows。
應用:iOS應用數量與質量遙遙領先
應用程序
數量:Windows可要遠遠落後於iOS和Android兩大平台
根據統計,去年各個平台上的應用數量都有所增加,iOS平台應用數量為120萬左右,Android應用數量為將近120萬,Windows平台應用達到58.5萬(Windows商店應用目前超過20萬,Windows Phone商店應用數目為38.5萬)。(圖片來自:movilzona)
相對於Android和iOS平台的軟件來說,Windows應用數量實在是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熱門的應用和流行的游戲在Windows商店中幾乎是無跡可尋,這也是很多Windows用戶數量少的原因。
質量:iOS應用質量較高
Android平台上應用的整體水平或者說平均水平要比iOS平台上應用的水平差,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審核機制、建立運營和開發人員水平相對較低是制約其的主要原因。
審核制度:
Android Market 的審核機制相對於APP Store的審核機制來較為薄弱,開發者只需要有一個Google Checkout賬號,便可以直接在 Android Market上發布自己的應用,至於你的應用具體內容和質量,Google則不會過問,全部是開發者自己決定。
Android Market的審核機制相對於APP Store的審核機制來較為薄弱
你的應用具體內容和質量,Google根本不會過問(圖片來自:dotpod)
而這個在APP Store這邊根本是不可能出現的,即使開發者給自己的應用名字後面加一個beta的字樣,可能都會被審查員以“你的應用還處於測試版本”類似的緣由給你退回來,審查嚴苛。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Android Market像是一個大的菜市場,你只要交了地稅就可以進去賣菜了,而APP Sotre就是一個大型超市,而且超市還有自己的品牌,他通過租售貨架給你來獲取收入分成,後者的品質優於前者,也是毋庸置疑的了。
Windows 8 平台從新整合等因素,其質量並不高,而微軟計劃合並Windows商店和Windows Phone商店為統一的Windows10商店,並且加大力度推 廣Windows通用應用,可以一次開發,同時適配包括電腦、平板、手機、Xbox One平台。
應用程序小結:
iOS 可以說是開發者最喜歡的平台,雖然最近Android似乎有迎頭趕上的趨勢,並且Google 商店的免費應用和游戲越來越多,但是在種類和質量 上,還是無法與iOS相提並論。而Windows商店的增長速度是依據應用數量和活躍用戶的數量這兩個指標來衡量的,其根本是近年來微軟Windows及 Windows Phone設備的普及。
編輯覺得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並不是軟件數量多就代表其優秀,提升應用商店的質量、服務和才是最關鍵的,數量並不是其核心的體現。
安全性:iOS系統安全性優於Android
安全性:
大部分的惡意應用針對的目標都是Android設備
目前移動設備來講,大部分的惡意應用針對的目標都是Android設備,不過只要用戶們能夠做到不再非Google 商店下載App,就不會面對太多的安全問題。而像聯想、三星這樣的大廠自己開發的應用商店,也有不錯的安全保障。
而 蘋果在這方面則做得非常到位,對於普通消費者的安全非常有保障,尤其是最新的Touch ID指紋識別,可以幫助蘋果更好的保證客戶的安全。而這也是 iOS與Android相比最大的優勢之一。而Windows系統,目前由於普及程度還不夠,因此並沒有太多的惡意軟件對其感興趣。不過微軟在商業用戶中 的安全口碑也是比較不錯的。
產品不慎丟失,iOS設備安全保護機制更強
自 從iOS 7系統之後,蘋果增加了安全保護機制,即如果進行二次刷機或強行開啟手機的鎖屏密碼,必須要輸入原有的Apple ID的密碼進行解鎖才行。我 們不能防止iPad被偷,但至少可以保證我們設備內的資料或隱私不被居心不良者竊取,使小偷拿走產品後最多當配件廉價的賣掉。
相比其它系統保護機制更好,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升
Android 系統雖然同樣有密碼保護機制,但相比蘋果而言就要遜色一些,稍微懂點的人只要進入Recovery後,就能刷機或清理數據,產品密碼形同虛設,雖然有少部 分產品做到了二次加密,但大多數的Android系統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脆弱。此外,Windows系統的保護機制同樣較為遜色,很多用戶並沒有使用微軟賬 號登陸其設備,保護措施較為薄弱。
可以定制元素:Android絕對優勢
雖然 三個系統都有不少可以定制的元素,但Android在這方面是有絕對優勢,新Pad到手,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各種設置,還可以安裝桌面啟動器,改 變系統的操作界面;設置鎖屏界面、多背景切換、任意調整桌面部件大小和快速啟動圖標。而iOS和Windows只能提供有限的選項,設置背景和快速啟動圖 標等因素。
iOS 8雖然可以添加一些小部件,但是也僅僅局限於通知中心,此外,而iOS從這個版本開始對第三方輸入法采用了開放的態度。此外,谷歌一直允許Android用戶安裝第三方輸入法,而微軟也在一直改善默認輸入法。
快捷的數據轉移
iOS操作步驟更加繁瑣一些
數據轉移這是很多用戶比較在意的一點。在新的iOS 8上,用戶想要將平板上的數據轉移到電腦,只能夠通過iTunes或者第三方管理軟件來實現,在操作步驟上是要更加繁瑣一些;而Android的設備只需要連上數據線,便能夠自由進行操作。
Windows平板一個U盤等便攜工具就可以搞定,iOS保持著原來的設計,在這一方面依然是沒有作出改變。
安全性小結:
可 以看到,iOS和憑借著審核機制的優勢與系統本身安全性,可以帶給用戶更放心的操作體驗,雖然Android系統先天不足,但在定制元素體驗方面表現非常 優秀,雖然iOS 8比起以往的版本要更加開放,但是和Android比起來,這些方面仍是存在欠缺的。而在數據轉移方面Windows平板的表現可以說 是最為方便、快捷的。
寫在最後:越發相似的三大操作系統
iOS側重於娛樂
毫 無疑問,將iPhone OS直接納入最核心的“i”系列之中,因此除了繼承一貫強調用戶體驗的理念,iPad同時搭載AppStore,並允許通過兼容 模式直接運行iPhone軟件。然而,由於iOS是封閉的(只能使用AppStore的應用程序),所以它事實上成了iPad的軟肋。
iOS系統更側重娛樂,其運行蘋果自己專門開發的程序,能夠給人很好的體驗,但使用其他的應用程序iOS系統的缺陷相當明顯,並不支持Flash,使得不少網站都無法正常浏覽,此外就是iOS系統獨特的同步模式也讓蘋果初級用戶相當頭疼。
Android安於大眾化
當 蘋果推出iPad並火爆全球後,Google認為自己獨立自主的時候到了,於是,Android(安卓)操作系統問世。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設 備,Android都可以適配,而它固有的開源“性格”決定了Android的大眾化特性,與iOS相比,在用戶體驗上尚有距離。
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包括三星的Galaxy Tab、諾基亞N1。台電、聯想和華碩等廠商很多產品采用的也是Android系統,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強調平板電腦的娛樂功能與大眾化。
Windows後發制人,更傾向於辦公
微 軟的Windows和蘋果的iOS操作系統以及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不同,iOS和Android均是源自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它們並非完美無 缺,先天性的缺陷,導致它們難堪商務應用的重任。而在這個領域,Windows具有其他操作系統不可比擬的優勢。
采用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決不僅限於娛樂功能,而是將主攻方向鎖定在商務人士市場,因為這些用戶群希望可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報刊雜志,並且使用微軟Word、Excel以及Power Point進行工作。
寫在最後:
至於此,相信大家對於iOS、Android、Windwos這三款主流系統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從上面的文章中不難看出,三大主流系統都有著各自的特 點,其中iOS在用戶體驗、應用質量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而且它更加傾向於娛樂,即使之前沒有使用過也很容易上手。而Android的表現則比較全面,並 且它的成長速度也是最快的,開源的特性為其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立下了汗馬功勞。相比而言,Windows現在還處於發展初期,雖然仍與另外兩款系統存在不小 的差距,但微軟的底蘊還是不可忽視的,相信在解決了開發者的問題後Windows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只不過,無論Android、iOS還是Windows,你會發現它們之間相似的地方越來越多,不知道算互相借鑒還是互相抄襲,只能說,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相對體驗,即使再美好的生態構想,最終還是要落到用戶的使用體驗上。
手機無法上網是比較常見的問題,解決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編為大家匯總了三星s4無法上網的解決方法,講解了三星s4怎麼上網,如果你遇到了三星galaxy s4不能上網的問題,就
華為榮耀暢玩5X的驅動了在這裡說一說了,華為榮耀暢玩5X驅動也是方便大家以後用數據線連接電腦的時候用到,因為常常有機友手機在連接電腦的時候出現連接不上的問題,對於驅動怎麼
WP8《Insider》功能特色:• 支持動態磁貼/鎖屏界面• 電池數據統計• 快捷方式:手電筒,關閉音樂播放和系統快捷設定(WiFi,鎖屏
據生活日報報道,濟南某市民楊先生在近日丟了手機,他隨後前往濟南市解放橋聯通營業廳進行補卡。辦理過程很順利,但到最後工作人員表示需要繳納45元卡費。楊先生頓時愣了一下:一張